Wednesday 27 May 2009

香港不需第二個任志剛

   人人都說任志剛很重要,恕我愚笨,我完全不明白他有何重要,也不明白為何不在根本上取消這一個職位,或是職稱保留,工作性質重新劃定。新的專員自然不需千萬元以上的年薪,而香港金融體制之內,再不需要一個如任志剛這樣經人治的政治文化下產生的大白象式人物。

  如果說任專員要管理整個金融體系非常重要(其實他絕對無這個權力,只是他經常出鏡指點一切予人的錯覺),所以值得這個高薪,但為何重要性與他一樣的財經及金融事務局局長沒有他三分一人工?何解他的上司也沒有高薪?


為陳德霖做評論

  若說他管錢多所以重要,那麼一個銀行的櫃位員每月經手的金錢隨時過千萬元,為何只可支萬多元的小職員人工?既然經手多少錢不是人工的標準,是什麼令到任志剛可以年支千多萬元的公帑?若說他權重,他的權不會比特首更重,他又憑什麼支比特首更高的人工?

  他自比投資銀行的行長或總裁嗎?對不起,外基金的投資回報比順嫂更差,經常不能與放在長期定息五六厘更高的收益,自然我們也不希望他將港人的儲備學投資銀行家一樣進行炒賣投機,那有什麼好比較?將外基金大半放到外國的定息債券,小半分散外判給各國際級的投資基金作保守的投資,並時加監察,這碼子的工作,財政司指導半個局長就能勝任有餘,而且可更有效率,回報更佳。

  若說金融管理專員有負責監督管理銀行業之責,要提防多家小銀行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倒閉的事重演,任志剛在這十多年似乎做得不錯,也只是當局依法檢查銀行賬目及投資情況比較嚴格的結果,那是任何會計師也做得來的事情,從前的銀行監理專員(政府官員)也有這些法定的權力,只是當局不干預(實是不理)市場管治哲學有誤而已。

  時至今天,任志剛的離任終成事實,各界的評論又再次顯示就算在一個議題是可以預知的情況下,不論是評論家還是政客也不會想多一些,功課多做一些,評問題評得宏觀一些。由社論到政黨小政客談得最高興的話題是什麼?就只是新專員的任命過程要公開公正、要有透明度、要重人才不要任人唯親啦之類,背後的理念欠缺,想的只是官場的人事八卦。亦可以說,大家只是為陳德霖而做評論,這是多麼無聊?


下任工作節省支出

  最少大家應想一想新任金融管理專員有什麼責任要肩負,有什麼事情要改革?筆者認為給他一個高薪的兩年合約,由他負責重新規劃金管局及專員的工作,目的是要簡化一切,為政府及納稅人節省以億計的支出。陳德霖能夠這樣做,他就是一個真正的精英,治港的人才,否則,他只是一個延續任志剛式貪婪的自利小人,是另一損眾自肥的特區惡吏。

  政客為何要捲入政府的人事任免紛爭之中?民主黨利用雷曼事件爭取政治曝光,但對元兇的任志剛則輕輕放過,保持良好關係之餘,在他下台的問題上忽然唱反調,由倒任變成了挺任,這場戲也太難看了吧?也太出賣苦主的利益了吧?政客的不可靠,筆者也沒有批錯你們吧!

  任志剛的位置,是他利用權勢為自己度身訂做弄出來的結果。這是經十多年累積,但並不表示不可改變。他為自己訂做的三大任務,事實上已經證明全無重要性,而且失敗,這個專員的位置應該取消,金管局亦要簡化。

  第一的投資與管理外基金任務,前面已經分析過,不必再負責下去,交回財政司負責便可以。第二是監管銀行之責,在雷曼事件之中,我們已經看到是如何失敗,任志剛為保權位,反轉過來要靠銀行家的支持,於是反而包庇他們的利益,銀行家可沒有出糧給專員閣下的,反而雷曼苦主個個是納稅人,任志剛你對得起他們嗎?你能無愧嗎?


聯可靠與專員無關

  金管局若然減低職能,那負責監管及執法的專員薪金與職能,只能與證監或國際上類似機構看齊。金融專員只餘下第三職能,就是保持香港貨幣的穩定。這正是任志剛此人或繼任人最不值錢的地方。

  在聯不變的前提之下,任志剛度過了大半生的金融高官生涯。聯本身保證了港的穩定與可靠,這就與專員的能力無關。若然脫,特區之內根本沒有官員有相關的經驗,陳德霖有嗎?這方面的人才只能外求,美國聯儲局中人長期用利息微調貨幣的穩定,其他央行也有這些經驗,獨香港的沒有,但可以支人家十倍的人工。

  任志剛這類人才要是多幾個,香港必亡於公帑超支之上,這才是香港金融危機所在。

No comments: